哈希28体育平台 哈希28体育平台
    哈希28体育平台篮球馆电话号码
    哈希28体育平台篮球馆电话号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哈希28体育平台篮球馆电话号码

    97年中行查账发现周总理名下有一笔巨额存款调查的最终结果令人泪目

    时间: 2024-04-14 05:05:32 |   作者: 哈希28体育平台

      周恩来担任新中国的总理二十余年,将清廉为民的中国儒士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廉洁奉公、严以律己,新中国成立后从始至终保持艰苦朴素、事必躬亲的作风,虽贵为一国总理,个人财产却屈指可数。

      中国人民永远记得1976年1月8日那天,周恩来总理在北京病逝,举国哀悼。周总理走后,工作人员例行整理他和夫人的经济情况,他们全部的收入就是加起来每月740元的工资及利息,再无其他。

      然而,在1997年,也就是时隔周总理去世21年,中国银行进行内部核算,意外发现周总理的账户里,有一笔1967年入账的大额存款,共计1.2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8万2千元。

      要知道,周总理去世时只有5000元的工资存款,如今怎么一下子多出来8万多元巨款?中行马上着手调查这笔钱的来龙去脉,没想到存款背后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周总理担任新中国总理总共有27个年头,在这些年里,周总理没有一点存款。他和妻子的工资大部分用来接济烈士家属、遗孤,花在自己身上的钱少之又少,这是身边人都知道的事情。

      周总理是出名的勤俭节约的人。他省钱省吃俭用,一餐只吃一荤一素,剩下的饭菜还会留到下一餐再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是他常讲给晚辈们的话。总理每次吃完饭还有个小习惯,喜欢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抹得干干净净再吃掉。就算桌上掉下一粒米饭,他也要立马夹起来吃掉。

      清廉是周总理贯彻整个人生的信条。1978年周总理去世,工作人员给周总理处理后事时发现,周总理的每一件生前遗物,残旧得不能再残旧:他惯用的一个墨盒和一个笔筒是我军击落的飞机残骸做的,还有一个笔筒就是用破的一个口杯,台灯是用废弃水管、铁皮焊接的。

      周总理的妻子也随周总理过了一辈子的清贫日子。在逝世前,她向后人提出几个要求:第一是如果她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医,那就不要医,不必增加医疗系统的负担。

      第二是所有存款都交给党组织,用作党费;第三是房子由政府处理。还选用周总理使用过的骨灰盒,嘱咐大家葬礼务必不要铺张。

      周总理夫妇生前就不贪图富贵,不自视甚高,始终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着想。斯人已逝,除安稳的现世和繁荣的社会,他们没给后人留下任何物质财产。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周总理都不会有1.2万英镑个人存款。1.2万英镑是从哪里来的呢?中行工作人员一发现这笔钱,当即向上级领导汇报。毕竟涉及周总理,此事不能草率处理。

      经过调查,中行发现,这是其他人存进周总理账户里的。顺藤摸瓜,存款人的身份终于水落石出。

      事情还得从革命年代说起。1940年,22岁的英国女孩儿多利来到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工作。中国银行伦敦分行主要负责欧洲与非洲的业务,多利的工作职责包括给在英国的海员发工资。

      多利发现,这些的海员很爱挥霍工资,拿着工资到处吃喝嫖赌,浑然忘却遥远的中国正在经历炮火。多利经常规劝海员,提醒他们别忘记故国的苦难。

      一些尚有良知的海员听从多利的劝告,决心一起筹集善款捐回中国。他们在多利这里办理外汇业务,多利则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们减免办理汇款的手续费用。

      一来二往,海员不仅把钱捐回家乡,也赢得了出色的业绩。没想到的是,单位内不少人眼红多利的业绩水平,正寻找机会拉多利下马。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白日化阶段,成败在此一举。为帮助祖国赢得抗战的胜利,伦敦分行举行募捐活动,在银行柜台放置两个募捐箱——一个来自红十字会,一个来自蒋介石夫人宋美龄。

      募捐箱由国民政府管理,善款经这里汇往中国。多利发现,收集完善款,国民政府工作人员会从宋美龄那个箱子里私自扣下一部分钱,剩下一点钱才拿去汇款。

      多利实在看不下去这些人偷中国的救命钱,于是想出来一个办法。等管理人员把募捐箱拿过来的时候,多利就把宋美龄夫人那个箱子藏起来,只留红十字会的在柜台上。

      这样一来,管箱子的人看到的箱子没钱,就不敢拿红十字会的钱。一次两次下来,管理人员发现不对劲,多利的同事就主动告诉他是多利把箱子藏起来的。

      于是,管理人员以阻碍募捐为名,要求行长开除多利。即使多利的初衷是好的,而且阻止了偷盗行为,行长因为忌惮的势力,还是打算把多利开除。

      就在这件事几乎板上钉钉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扭转了这一切——他就是多利的同事刘本昆。

      刘本昆与多莉年龄相仿,是中国北京人。他从小学习优秀,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在校期间,刘本昆勤学苦练,掌握过硬的经济知识,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银行工作。

      除此之外,他还苦练英语,目的是将来能更好地了解外国人,和外国人交流。毕业之后,他先是在上海分行工作,但工作没多久,上海就被日军占领。刘本昆每次看到日本人在上海租界里为非作歹时,心中就憋着一股怒气。

      在上海工作满一年,他又因为英语流利被调到香港分行工作,但在香港不久也沦陷。刘本昆被侵略者赶着跑,最后被调到现在的伦敦分行,很受当地行长的重视。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见不得不公待遇。得知公司里多利被诬陷辞退,他立马去找领导,为她和领导争辩,领导拗不过他,就撤销原来要开除多利的决定。

      就这样,多利认识了这位正义、善良、勇敢的中国人刘本昆。她因为这件事十分感激刘本昆,并对他产生好感。在后来的日子里,两人越走越近,成为一对恋人。

      在与刘本昆的相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并为之深深着迷,她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踏上中国的国土,看一看刘本昆长大的地方。

      她对中国有很强的认同感,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中文“刘道蕊”。想到中国正在遭受侵略,她想为中国的抗战出一份力,让这一个国家早日摆脱苦难。

      她和刘本昆时不时会向中国汇款,期盼战争早日结束,他们也好早日回国和家人团聚。

      1949年,中国经历完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终于迎来和平的希望。新中国成立近在眼前,中国银行由原来的归管辖变为归管辖。

      国内形势渐入佳境,远在英国的英国分行情况却不容乐观。英国分行由许多外国员工构成,当时银行就是否承认新中国这样的一个问题分成两派:一派承认台湾;另一派则承认大陆人民政府。

      冻结英国分行资产等待中央接收的命令已经由周恩来总理发出。英国承认的那一派不愿意接受此命令,甚至打算将伦敦分行的外汇全部转移到台湾。

      支持人民政府的那一派公开回应中央政府的命令,为防止敌对派迁移外汇,他们甚至成立起义组,来一次内部革命。刘本昆和刘道蕊也在其中。

      此次起义以人民政府支持者的胜利告终,他们阻止了外汇的转移。刘本昆因这次起义胜利荣升分行的副经理,同年,相恋五年的刘本昆和刘道蕊决定结婚。

      在伦敦的婚后生活富足稳定,但刘本昆一直牵挂着祖国的老百姓们。祖国现在建设得怎么样?老百姓能不能吃上饭?这是刘本昆时常挂念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妻子刘道蕊的国籍。英国国籍的她是否会被中国接受呢?如果她要在中国生活,那她的国籍该如何处理呢?而且妻子愿意和自己回去过中国的苦日子吗?

      刘本昆不知道如何开口,好几次面对妻子欲语还休。妻子看他不对劲,就告诉他有什么样的事情可以直接说。刘本昆说出了那些难以启齿的心事,也不隐瞒他非常想回国建设国家的想法。

      刘道蕊说她愿意一起回去,也非常乐意加入中国国籍。她很清楚中国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建设水平,离开生活多年的英国意味着放弃便利富足的生活,去到中国势必要白手起家。但既然已经嫁给刘本昆,刘道蕊此生只和他患难与共。

      不日,刘本昆夫妻俩就着手办理回国的事务,首先就是改变刘道蕊的国籍。1957年,刘道蕊向英国移民部门提出申请,而部门要求刘道蕊出示证明,证明新中国政府愿意接受刘道蕊成为中国公民。

      刘道蕊联系到中国大使馆,向工作人员讲述自己的详细情况。最后,中国大使馆同意她加入中国国籍。

      刘道蕊把大使馆的入籍同意证明递交到英国移民部门,整个更换国籍的过程非常顺利。在那年秋天,刘道蕊终于成为一名中国人。

      国籍顺利改好,接下来刘本昆要做的就是向中国银行总行提交回国工作的申请。意外的是,出于时局考虑,总行没有同意他的申请。

      本以为他会就此放弃,怎料刘本昆在此后的十年里,不断地向总行提出回国申请,即使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

      1967年,终于有一回,刘本昆照例提交自己的回国申请,原本以为还是会没有回音,但是没有想到这次总部同意了!看着总部的同意批复,刘本昆简直不敢相信自身的眼睛!

      刘本昆变现了自己在伦敦所有的财产,情绪激动地向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匿名信。他在信中交待,将在总理的户头存进1.2万英镑,这是他和妻子的心血,用以建设新中国,为国家出一份力。

      他把信和汇票一起装进信封,远渡重洋,到达周总理手中。总理读后,跟工作人员说道,这笔钱是个人汇款,是万万收不得的,查明汇款人是谁,把钱退回给人家。

      信中并无汇款人任何线索,工作人员查无可查。实在没有很好的方法,工作人员把这笔钱存进了总理的户头,这一存就是整整三十年。

      和汇票一起回到中国的,还有刘本昆夫妇。此时等待刘本昆夫妇的不是忙于建设的新中国,而是正值特殊时期、生产荒废的新中国。他们的工作生活很艰难,但他们没抱怨,也没有丝毫悔意。

      回国的机会整整等待十年,刘本昆珍惜都还来不及,怎么会后悔呢?随丈夫来到中国的刘道蕊已然是中国人,她欣然接受眼前的一切。日子再苦再难,好在还有家人在身边。

      熬一熬又是十年,刘本昆成为中国银行总行国际部副总经理,刘道蕊成为人力资源部经理,两人的日子才算稍微好过一些。改革开放后,他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刘道蕊还在1986年成为党员。

      等到那1.2万英镑被发现的时候,刘本昆和刘道蕊已经退休在家。当中国银行工作人员找到他们,他们才想起来自己年轻时是捐过这么一笔钱,还给总理写过信。

      经过证实,银行终于找到捐款人。30年的岁月,让意气风发的爱国人士变成风烛残年的老人,当初1.2万英镑存款也因利息翻至7万多英镑,折合人民币约46万。

      按照周总理当年的指示,这笔钱应该原封不动地还给刘本昆夫妇,但这对夫妇执意不收自己这笔捐款。这是当年他们要捐出去为祖国建设的,捐出去的钱就应该用对地方,怎么又能收回去呢?

      银行工作人员了解到,刘本昆夫妇俩过得并不顺利,几年前因为刘本昆生病住院,他们的积蓄花得所剩无几,如今只靠微薄的退休金度日。

      很显然,老人家现在非常需要钱,这笔捐款说什么都得还给他们的。可刘本昆夫妇俩非常坚持,坚决不收回捐款。

      一时间,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刘道蕊提议,不如以刘本昆的名义成立一个基金会,以奖励银行的优秀员工,这样也算落到实处。

      真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国银行领导也同意这个做法。这笔钱静静地躺在银行里30多年,现在总算是被用起来了。

      基金会成立当年,就有8名青年职工获得第一批刘本昆基金奖励,直到现在,基金会还在发挥它的作用,激励着年轻人不断前进。

      中国从不缺埋头苦干的人,也不缺为国请命的人。刘本昆和刘道蕊无疑是这批人当中的一份子。在国家危难时,他们想方设法为国家出力。当国家在建设时,他们认真工作,为现代化事业做贡献。

      尤其是刘道蕊,成为中国人50年,来到中国40年,成为员20年。在工作期间,她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她和丈夫刘本昆是中国人民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星星之火照亮年轻人的人生,照亮国家前进的道路。国家因他们自豪!

    推荐产品

    一键拨号

    一键短信

    产品中心

    返回首页